首页 HEX中文网
HEX中文网
>HEX中文网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5-01-04 16:24    点击次数:126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专业代码:460104)二、培养类型及学历层次 (一)培养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二)学历层次:大专三、入学要求与修业年限 (一)入学要求 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二)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3年,可以根据学生灵活学习需求合理、弹性安排学习时间。四、职业面向(一)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代码(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装备制造大类(46)机械设计制造类(4601)通用设备制造业(34);专用设备制造业(35)机械工程技术人员(2-02-07)工艺技术人员;“1+X”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CAD中级、高级制图员机械冷加工人员(6-61)设备操作人员;设备安装调试及维修人员;生产现场管理人员中级、高级维修电工;中、高级数控车工机械热加工人员(6-62)设备操作人员;设备安装调试及维修人员;生产现场管理人员“1+X”特殊焊接技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二)职业发展路径 中国制造要从制造大国向着制造强国转型,向着制造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给机械制造从业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对口的行业分布非常广泛。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制造业类行业中与机械制造业相关的行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9 大类。 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增量巨大,并向高端人才需求迈进,对于从事设计、加工制造、研发、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各类机械制造专业 人才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旺盛需求,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和技术精湛的高级技术人才。不仅需要大量掌握高技能操作人员和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还希望能拥有综合两者优势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群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关键岗位:设备操作员、产品设计工程师、设备安装调试及维保员、质量检验和管理员。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职业规划就应该体现以下几个层次:1)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机械加工设备操作及维护、工艺规程编制和质量检验上。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结合,以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才培养为目标,对接生产现场,对接关键技术及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入职后能够尽快胜任工作岗位。2)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安全生产意识、效率意识及环保意识,以此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3)开设实用的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及企业管理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企业的营销人员需要有机械专业背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果能熟悉营销方法,懂电子商务,则更是企业急需的人才。4)制造智能化、信息化等要求对学生的英文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具备英文简单听、说、读、写能力,有助于学生职业发展。(三)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行动领域 工作 任务 知识、技能、 职业素养要求 学习、训练内容 备注 工艺 技术员1.识读图纸,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2.正向和逆向模型构建及简单工装夹具设计;3.结构工艺改进及优化;4. 编制加工、装配工艺。1.能够识读各类机械图和零件图,能以工程语言(图样)与专业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交流;2.能够熟练使用一种三维数字化设计软件进行零件、机构和简单工装夹具的设计。3.能对机械产品进行基本的逆向设计;4.能进行机械产品结构工艺性能分析,并能提出相应改进措施;5. 能编制加工与装配工艺,编制工序卡;能指导现场生产,处理工艺问题,并进行工艺优化。1.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的识图与绘制;2.主流二维、三维建模软件的使用;3.逆向产品设计软件的基本应用;4.机械结构分析和设计方法;5.职业道德修养、创新意识培养。 设备 操作员 普通机床、数控车、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2.金属材料冶炼产线操作员、零件焊接操作工;3.三维扫描仪操作、3D打印机操作。1.能依据操作规范,对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和自动化生产线等设备进行操作使用;2.能依据操作规范,对合金熔炼及焊接设备等进行基本操作;3.能利用三维扫描仪进行三维数据测量,并利用3D打印机进行增材制造。1.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特种加工机床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认识;2.机床对刀方法、工件装夹方法、加工工艺过程参数设置、数控加工程序的手工与软件编辑;3.掌握金属材料成型原理与方法;4.三维扫描仪、3D打印机操作方法;5.职业道德修养、安全生产和安全责任意识培养。 设备安装调试及维保员 对机械生产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 对机械生产设备进行保养及维护。1.能对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和自动化生产线等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及基本故障诊断与排除;2.能对三维扫描仪、3D打印机等设备进行故障诊断与基本维护。1.机械设备故障的诊断与维护;2.职业道德修养、安全责任意识培养。 质量检验和管理员1.测量零件尺寸及形位误差;2.产品检验 、质量管理和控制。3.生产现场指导和生产管理。1.能对机械零部件加工质量进行检验、统计及判断分析;2.能对零部件几何尺寸、几何公差及机械性能等进行检测;3.能熟练使用各种常见检测器具,并对检测数据分析,对主要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意见;4.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有一定质量意识。1.尺寸公差、几何公差等技术要求;2.工程材料的性能与应用;3.常见量具及三坐标测量仪的操作的使用;4.质量标准的熟悉质量管理的方法;5.职业道德修养、质量意识培养。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机械加工、制造工艺、数控机床操作技术,计算机绘图和CAD/CAM软件应用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机械零件的绘图、设计、制造、工艺编制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培养规格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艺术特长与爱好。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掌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图、公差配合、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等基本知识。 (3)掌握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操作的基本知识。 (4)掌握数控编程与加工(含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线切割、加工中心等)的基本知识; (5)具有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等方面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 (6)掌握液压与气动控制、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 (7)熟悉机械加工工艺,能正确选择加工刀具和夹具,制定加工工艺规程。 (8)熟悉逆向设计和3D 打印基本知识。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 (4)能够识读各类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 (5)具备基本的机械设计与加工能力; (6)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以上CAD/CAM软件,并能使用软件进行二维绘图与三维建模; (7)能熟练地进行数控机床加工的程序编制; (8)能够进行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编制、数控程序编制与工艺实施。 (9)能够依据操作规范,对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和自动化生产线等设备进行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及要求(一)人才培养模式及特色 本专业实行“课证结合、比赛引领、能力进阶、行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 本方案依据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和综合管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制定。通过对福建机械产业调研,对职业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调研与分析,把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教育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模块,对模块进行任务分析,整合模块项目课程,构建工学结合、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有以下特色: (1)实行教育与证书培训相结合,建立高效合理的学科和技能训练的培养体制。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训与考评工作,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鼓励学生获得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证,以及CAD制图员、数控车工、电工或焊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大赛相结合,在教研室组织校内“二维CAD绘图竞赛”、“ 三维CAD建模竞赛”、“数控加工竞赛”的基础上,积极参加福建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相关项目(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技术、复杂部件数控多轴联动加工技术、增材制造技术综合应用等),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3)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部分国家、行业标准,实现课程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对接。例如:对接《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课程,融入数控车工职业标准;对接《数控铣床操作与编程》课程,融入数控铣工职业标准。数控车工、数控铣工、CAD制图员等职业资格认证在我院均有鉴定点。 (4)通过分析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设计为三种能力,即产品设计能力、制造能力和检测能力;将能力的培养区别为四个阶段,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阶段、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阶段、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阶段、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阶段。(二)课程设置1、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电气与PLC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机械制造工艺编制。2、专业课程体系3、独立设置(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表 序号 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 设置 学期 周数 主要教学 模式设计 教学地点 考核设计 学习成果 呈现1 入学教育11 基本素质与能力 校内 考查 报告2 军事技能22 基本素质与能力 校内操场 考查 会操3 社会实践(思想道德与法治) 理论课程教学周的周末,分三个周末共计6天1 基本素质与能力 校外 考查 报告4 社会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理论课程教学周的周末,分三个周末共计6天1 基本素质与能力 校外 考查 报告5 劳动教育与实践1 第一学期分散安排1 基本素质与能力6 劳动教育与实践2 第二学期分散安排1 基本素质与能力7 劳动教育与实践3 第三学期分散安排1 基本素质与能力8 劳动教育与实践4 第四学期分散安排1 基本素质与能力9 毕业教育61 基本素质与能力 教室 考查10 素质教育 分散安排,由院团委、二级学院组织11 创新创业实践 课外时间 基本素质与能力 校内 考查 报告12 制图测绘11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零件测绘实训室,CAD机房 考勤+ 实训报告 手绘或计算机 绘图图纸13 机械CAD实训21 专业项目集中性实践 校内机房 分块考核CAD考证 ▲金工实习32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电工综合实训室 考勤+实操+ 实训报告 金工零件与 实训报告14 液压与气动实训41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液压与气压实训室 考勤+ 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15 机械加工实训(焊接)41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机加工车间 考勤+ 实训报告 机加工零件与 实训报告16 机械制造综合实训52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CAD机房、校内外实训基地 考勤+实操+ 实训报告 零件及装配 图图纸 与实训报告17 阶段岗位实习54 企业兼职教师与岗位实习检查 企业 岗位实习手册+企业 指导教师评价 实习手册 实习总结18 毕业岗位实习616 企业兼职教师与岗位实习检查 企业 岗位实习手 册+企业指 导教师评价 岗位实习手 册19 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62 项目 教室 论文+答辩 论文20 选修由院团委、二级学院组织的素质教育项目二项4、技能大赛项目设计 技能大赛项目设计表 序号 技能竞赛项目名称 依托课程 或实训环节 竞赛内容设计 设置学期 竞赛形式 竞赛组织方式1 二维CAD绘图竞赛 机械CAD实训 二维绘图2 参赛对象为大一学生,个人赛 校赛2 三维CAD建模竞赛 零件三维建模与创新设计 三维造型、零件装配3 本次竞赛的参赛对象为大二学生,个人赛3 金属冶炼与设备检修 合金熔炼与质量控制 氧气顶底复吹转炉炼钢项目、铜火法冶炼项目4 团体赛 省赛、国赛4 复杂部件数控多轴加工技术 机械制图 制图测绘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 机械制造综合实训 机械制造工艺编制 三轴与四轴数控铣加工3 团体2人赛 校赛 省赛5 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增材制造赛项 零件三维建模基础3D扫描与逆向设计 增材制造技术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 机械制造综合实训 数字建模、拓扑优化及打印 数字模型修复、工程图绘制 三维数字化扫描与数据处理4.打印件后处理4、5 个人赛 省赛、国赛6 工业设计技术 零件三维建模基础3D扫描与逆向设计 增材制造技术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 机械制造综合实训 三维扫描、三维测量数据处理、逆向建模与创新设计、增材制造、数控加工4、5 个人赛 省赛、国赛 学生取得技能大赛证书,可进行学分替换,具体如下:(1)复杂部件数控多轴加工技术技能大赛省赛或国赛证书,可替换: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3学分;  机械制造综合实训2学分; 机械制造工艺编制2学分(2)金属冶炼与设备检修技能大赛省赛证书,可替换: 合金熔炼与质量控制2学分;(3)工业设计技术技能大赛省赛或国赛证书,可替换: 零件三维建模基础3学分;3D扫描与逆向设计2.5学分; 增材制造技术2.5学分;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3学分; 机械制造综合实训2学分;5、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证书的育训结合项目设计 序号 证书名称 依托课程或实训环节 内容设计 育训组织形式11+X数控车铣工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机械CAD/CAM应用》、《机械制造综合实训》 根据数控车铣工职业资格标准 课程理论+实践 集中实训2AutoCAD制图员 《机械CAD实训》 根据AutoCAD制图员职业资格标准 集中实训31+X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技能等级证书 《零件三维建模基础》、《机械CAD实训》、《机械CAD/CAM应用》、《机械制造工艺编制》 根据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课程理论+实践 集中实训4 维修电工 《电工与电子技术》 根据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 课程理论+实践5 “1+X”特殊焊接技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连接成型方法与设备》、机械加工实训(焊接) 根据特殊焊接技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课程理论+实践 集中实训 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证书,可进行学分替换,具体如下:(1)1+X数控车铣工,可替换: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3学分;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3学分;  机械制造综合实训2学分; 机械制造工艺编制2学分(2)1+X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技能等级证书,可替换: 零件三维建模基础2学分; 机械CAD/CAM应用2学分; 机械制造工艺编制2学分;(3)维修电工证书,可替换:  电工电子技术3学分;(4)“1+X”特殊焊接技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替换:  连接成型方法与设备3学分; 机械加工实训(焊接)1学分;(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1、公共必修课 (1)思想道德与法治1              第1学期(24学时) 学习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立足新时代的社会需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道德观、法治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内容:本教学,分为七个专题: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确立高尚的人生追求、科学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理想信念的内涵和作用、确立崇高科学的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采用专题化、模块化教学模式,依托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创设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平台,根据课程模块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置模块学习任务,灵活运用讲授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让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成为主体,充分提箱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为考试课,以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成绩,采用百分计分制;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60%,其中课堂考勤10%、网络学习20%、课堂活动20%、实践环节1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按照教育部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考核要求,采用年段统一闭卷考试。 (2)思想道德与法治2             第2学期(24学时) 学习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立足新时代的社会需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道德观、法治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内容:本课程采用专题化教学,分为九个专题: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及其本质、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及其规范、在实践中养成优良道德品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采用专题化、模块化教学模式,依托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创设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平台,根据课程模块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置模块学习任务,灵活运用讲授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让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成为主体,充分体现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为考试课,以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成绩,采用百分计分制;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60%,其中课堂考勤10%、网络学习20%、课堂活动20%、实践环节1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按照教育部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考核要求,采用年段统一闭卷考试。。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第3学期(48学时) 学习目标:本课程是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最新概括和表述,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进一步树牢大学生“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学习内容: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专题二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专题三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专题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专题五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专题六    全面深化改革 专题七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专题八    全面依法治国 专题九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专题十    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专题十一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专题十二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 专题十三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专题十四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专题十五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题十六  全面从严治党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以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为落脚点,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课中:综合运用讲授、案例、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开展教学,辅之以平台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并进行过程性评价。课后:借助平台进行拓展、反馈与考核。 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总评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其中平时成绩60%包括:考勤(20%)、平台学习任务(15%)、作业(15%)、课堂表现(1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由学习通平台随机组卷,统一发布。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4学期(32学时) 学习目标:本课程旨在引导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提升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内容: 前言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以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为落脚点,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课中:综合运用讲授、案例、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开展教学,辅之以平台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并进行过程性评价。课后:借助平台进行拓展、反馈与考核。 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总评成绩=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20%)、平台学习任务(20%)、作业(20%)、课堂表现(10%)。 (5)体育与健康1        第1学期 (26学时) 学习目标: 一、总体目标以提高身体素质为指导思想,通过基础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较科学的健身方法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专项学习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二、分类目标(一)运动参与目标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二)运动技能目标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专项学习打下良好的体能基础。(三)职业特殊体育素质目标通过积极锻炼,具备与职业工作特征相应的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等素质能力),并通过项目考核标准。(四)职业社会适应性目标通过《基础体能》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好的适应职业工作需要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礼仪和职业气质等社会服务规范,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学习内容:体育课目的与任务、课堂常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身体健康常识、短跑、中长跑、跳投、类健康长廊、休闲项目、职业体能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1.学期教学以周学时为单位,按项目内容学时比例分配教学时数。2.按规定的项目教学时数进行场地轮换教学。3.以自然班教学,采用语言传授(示范、讲解)、实践学习、问题讨论、问答法进行教学。4.学生感知练习或采用辅助练法过程。5.通过身体练习达到掌握基本运动技能。6.通过对某项技术动作的分解练习到完整技术练习,并通过实践练习—纠正错误—再练习过程,达到熟练掌握的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7.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教学法、循环练习法,并通过竞赛法或游戏法练习进入情景教学,从而达到掌握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8.通过对项目的测试或技术评定,检查学生对项目技术的掌握程度。 课程考核与评价:1.理论部分: 以理论课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教材,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100 分制,占学期成绩的10 % ;2.实践部分:技术考核占总成绩的90 %。 (6)体育与健康2            第2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一、总体目标以提高身体素质为指导思想,通过基础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较科学的健身方法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专项学习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二、分类目标(一)运动参与目标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二)运动技能目标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专项学习打下良好的体能基础。(三)职业特殊体育素质目标通过积极锻炼,具备与职业工作特征相应的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等素质能力),并通过项目考核标准。(四)职业社会适应性目标通过《基础体能》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好的适应职业工作需要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礼仪和职业气质等社会服务规范,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学习内容:体育课目的与任务、课堂常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身体健康常识、短跑、中长跑、跳投、类健康长廊、休闲项目、职业体能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1.学期教学以周学时为单位,按项目内容学时比例分配教学时数。2.按规定的项目教学时数进行场地轮换教学。3.以自然班教学,采用语言传授(示范、讲解)、实践学习、问题讨论、问答法进行教学。4.学生感知练习或采用辅助练法过程。5.通过身体练习达到掌握基本运动技能。6.通过对某项技术动作的分解练习到完整技术练习,并通过实践练习—纠正错误—再练习过程,达到熟练掌握的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7.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教学法、循环练习法,并通过竞赛法或游戏法练习进入情景教学,从而达到掌握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8.通过对项目的测试或技术评定,检查学生对项目技术的掌握程度。 课程考核与评价:1.理论部分: 以理论课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教材,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100 分制,占学期成绩的10 % 。2.实践部分:技术考核占总成绩的90 %。 (7)体育与健康3         第3学期 (34学时) 学习目标:选项体育课,是全校大二年级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选项运动课程是以大一体育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以人为本,传授各选项课程的知识、技术、战术;掌握一定技能与战术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个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大学生养成自主练习和研究型学习的良好习惯,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大学一年级基础体育课程,后续课程有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俱乐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保持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锻炼的连贯性、把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过程延伸到高等教育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学习内容:以各选项内容为主(篮球、足球、排球、气排球、桌上足球、网球、羽毛球、武术博击、武术套路、健美操、形体瑜珈、定向运动、乒乓球、啦啦操、保健体育)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1.学期教学以周学时为单位,按项目内容学时比例分配教学时数。2.按规定的教学项目时数进行教学。3.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学以自然班开课,采用语言传授(示范、讲解)、实践学习、问题讨论、问答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4.通过对某项技术动作的分解练习到完整技术练习,并通过实践练习—纠正错误—再练习过程,达到熟练掌握的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5.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教学法、循环练习法,并通过竞赛法或游戏法练习进入情景教学,从而达到掌握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6.通过对项目的测试或技术评定,检查学生对项目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 课程考核与评价:1.理论部分: 以理论课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教材,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100 分制,占学期成绩的10 %。2.实践部分:技术考核占总成绩的60%、专项素质20%、游泳10%(8)体育与健康4            第4学期 (34学时) 学习目标:选项体育课,是全校大二年级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选项运动课程是以大一体育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以人为本,传授各选项课程的知识、技术、战术;掌握一定技能与战术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个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大学生养成自主练习和研究型学习的良好习惯,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大学一年级基础体育课程,后续课程有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俱乐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保持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锻炼的连贯性、把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过程延伸到高等教育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学习内容:以各选项内容为主(篮球、足球、排球、气排球、桌上足球、网球、羽毛球、武术博击、武术套路、健美操、形体瑜珈、定向运动、乒乓球、啦啦操、保健体育)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1.学期教学以周学时为单位,按项目内容学时比例分配教学时数。2.按规定的教学项目时数进行教学。3.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学以自然班开课,采用语言传授(示范、讲解)、实践学习、问题讨论、问答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4.通过对某项技术动作的分解练习到完整技术练习,并通过实践练习—纠正错误—再练习过程,达到熟练掌握的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5.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教学法、循环练习法,并通过竞赛法或游戏法练习进入情景教学,从而达到掌握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6.通过对项目的测试或技术评定,检查学生对项目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 课程考核与评价:1.理论部分: 以理论课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教材,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100 分制,占学期成绩的10 % 。2.实践部分:技术考核占总成绩的60%、专项素质30%(9)高等数学(模块A)  航海学院第2学期课,其它学院第1学期开课(60学时) 学习目标:1.获得高职学生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数学基本概念、结论产生的专业背景和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专业学习中的应用。 2.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在各专业中的应用,掌握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3.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与特性,适当兼顾学生思维、文化等方面的培养。 学习内容:  1、预备知识(4课时),2、函数、极限与连续(12课时),3、微分学(12课时),4、导数的应用(8课时)5、积分学(20课时)6、专业应用(4课时)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2.模块化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1.情景设置: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2.模块化教学:根据为专业服务需求,围绕工作中的真实任务开展模块化教学;3.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采用启发讲授法、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师资要求:1.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2.懂得一定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背景; 课程考核与评价:1.过程性考核:平时小测(20%)、课堂互动(20%)、信息化教学(20%)、出勤(20%)、在线测试(20%)等方面综合给出学生平时成绩。2.学期总评成绩构成(百分制):学期总评成绩=期末闭卷(50%)+平时成绩(50%)(10)高职英语1   第1学期 (64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所设定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职场涉外沟通目标、多元文化交流目标、语言思维提升目标、自主学习完善目标,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习内容:            《高职英语1》《高职英语2》为基础英语,基础英语课程内容为职场通用英语,分个人与社交、个人与职场两大模块,共有14个主题。个人与社交模块主题包括:兴趣爱好、娱乐购物、时间管理、健康急救、网络安全、智能交通、商旅文化、志愿服务。在主题中融入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语用知识、文化知识。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依托优慕课、学习通、U校园、词达人等平台,让学生在平台学习词汇、语法、写作、视听内容。线下教学分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课中:围绕主题创设情境、设计语言学习活动,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等方法,将“听、说、读、写、译”多种语言技能训练相结合;课后:学生完成线上或线下拓展练习,教师发挥评价对英语教学的导向、激励、诊改作用,进行教学反思,强化教学环节管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与评价: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学业水平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技能、素养进行多维度评价。 (1)过程性考核占50%,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单元测试、小组任务等成绩。(2)终结性考试占50%,以闭卷形式进行,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11)高职英语2   第2学期 (64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所设定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职场涉外沟通目标、多元文化交流目标、语言思维提升目标、自主学习完善目标,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习内容:            《高职英语1》《高职英语2》为基础英语,基础英语课程内容为职场通用英语,分个人与社交、个人与职场两大模块,共有14个主题。个人与职场模块主题包括:求职、面试、实习、入职、职场礼仪、职业规划等。在主题中融入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语用知识、文化知识。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依托优慕课、学习通、U校园、词达人等平台,让学生在平台学习词汇、语法、写作、视听内容。线下教学分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课中:围绕主题创设情境、设计语言学习活动,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等方法,将“听、说、读、写、译”多种语言技能训练相结合;课后:学生完成线上或线下拓展练习,教师发挥评价对英语教学的导向、激励、诊改作用,进行教学反思,强化教学环节管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与评价: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学业水平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技能、素养进行多维度评价。 (1)过程性考核占50%,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单元测试、小组任务等成绩。(2)终结性考试占50%,以闭卷形式进行,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12)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第2学期    (48学时) 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增强信息意识、提升计算思维、促进数字化创新与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为其职业发展、终身学习和服务社会奠定基础。本课程任务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理解信息社会特征并遵循信息社会规范;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工具软件和信息化办公技术,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使学生拥有团队意识和职业精神,具备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内容: 模块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模块二:办公应用(以WPS为核心的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处理) 模块三:信息检索能力; 模块四: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 模块五: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教学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合理科学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任务,教学中依托案例构建教学,“教、学、做”融为一体,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既注重合理发挥传统课堂的教学优势又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关注学生个性特征、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本课程网站资源,在网上开展教学活动,包括网络课程学习、自主学习、课后复习、课件下载、作业提交、专题讨论、网上答疑等,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方便地进行学习。 课程考核与评价: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考核、技能目标考核成绩作为总评成绩。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考勤+提问等)+项目考核80%(其中模块一占10%,模块二占55%,模块三占5%,模块四占5%,模块五占5%)(13)信息技术应用拓展(模块二)      第1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旨在对当前热门的计算机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具备支撑专业学习的能力有一定的了解。掌握程序设计的思维,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使学生拥有团队意识和职业精神,具备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程序设计基础模块课程目标:理解程序设计是设计和构建可执行的程序以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一种编程的任务分析、算法设计、编写、调试、测试程序的能力。                      2、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课程目标:本主题包含大数据基础知识、大数据系统架构、大数据分析算法、大数据应用及发展趋 势等内容;包含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内容。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行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和主流技术,形成大数据思维方式,掌握人工智能理念, 3、物联网与通讯技术课程目标:本主题包含现代通信 技术基础、5G 技术、其他现代通信技术等内容。主要对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进行系统性介绍,从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层模型出发,分别阐述各层的主要功能和重点技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4、数字媒体课程目标:本主题包含数字媒体基础知识、数字文本、数字图像、数字声音、数字视频、HTML5 应用制作和发布等内容。本课程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独立制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熟悉从制作到思考,从思考到设计,从而具备影视作品编辑、创作能力。 学习内容: 模块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大数据部分:理解大数据的基本概念、结构类型和核心特征;了解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熟悉大数据在获取、存储和管理方面的技术架构,熟悉大数据系统架构 基础知识;了解大数据应用中面临的常见安全问题和风险,以及大数据安全防护的 基本方法,自觉遵守和维护相关法律法规。 人工智能部分:了解人工智能的定义、基本特征和社会价值;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互联网及各传统行业中的典型应用和发展趋势;熟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常用开发平台、框架和工具,了解其特点和适用范围;熟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基本流程和步骤;了解人工智能涉及的核心技术及部分算法,能使用人工智能相关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能辨析人工智能在社会应用中面临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1、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2.1大数据部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模式,依托智能化测试系统,构建“课前线上预习、上课测验检查、重点案例讲授、强化编程实训”。强调学生课前线上预习,每次授课采用进行20分钟的测试,根据系统阅卷评判的结果,重点分析学生预习存在问题,重点讲授本次课程案例及知识要点,随后通过程序编程实训,锻炼编程能力、拓展思维。2.2人工智能部分:关于人工智能基础知识,采用知识讲解、小组讨论等形式,配合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直观认识。关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引入具体的人工智能项目案例,采用案例教学、知识讲解等形式,涉及的技术领域可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使学生对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及原理有初步的了解。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采用知识讲解、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形式,在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有初步了解的情况下,引入企业的人工智能应用项目,帮助学生熟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流程和步骤。 课程考核与评价: 大数据与工智能模块:考核以考查为主,建议采用开卷形式考核。学生期末测试(30%)、过程性综合成绩(40%)、课堂综合素质考核(30%),课程综合素质考核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实际案例(可以只包括设计方案、系统结构设计图等体现设计思路,而不必具体编程实现系统),过程性综合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课堂练习、小组成绩,课堂综合素质考核包括考勤、课堂纪律。(14)职业语文         第1学期 (34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达到以下要求:1.准确获取和解读语言信息的能力;2.准确地驾驭语言素材,形成正确判断和严密思路的思维能力;3.准确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4.熟练处理职场文书的写作能力。 学习内容:课程共有以下个模块:模块一:职业语文概述;模块二:职场礼仪;模块三:职场沟通(倾听、交谈);模块四:职场口语表达(面试和演讲);模块五:职场文书写作(行政公文、日常事务文书、职业文书);模块六:职业汉语能力及普通话训练(拓展模块)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教学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合理科学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任务。课前,在学习平台上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中:综合利用信息化平台、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小组讨论等手段,组织学生开展教学;课后:借助教学平台进行课程拓展、习作以及知识巩固。在教学理念上,本课程突破了传统语文的知识传授与规则(听、说、读、写)训练,而侧重于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学习在具体职业环境下,如何运用语言认识事物、与人共处、处理信息与展开思维。 课程考核与评价:实行过程评价,由学习态度(考勤、课堂表现)、习作练习(课堂练习、课后练习)、期末考核三部分构成。满分100,其中作业占50%,期末线上测试占10%,考勤占10%,网络学习占30%(观看视频20%,课堂讨论10%),(15)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理论         第2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本课程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基础理论方面的指导,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并使学生掌握较为系统全面的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配合学校相关部门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供实践机会,让大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延展人生的宽度和广度,积累起人生最宝贵的经验值和成就感。 学习内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共分成七个专题:专题一创新创业概述;专题二企业家精神与创新思维;专题三创新方法;专题四创业者与创业团队;专题五创意与创业机会;专题六商业模式创新;专题七创业路演。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更为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案例分享、课堂讨论、角色模拟活动等充实和丰富课堂,利用课后拓展和相关测试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开拓学生的思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和角色模拟,体会学习的快乐,分享学习的经验,交流学习的方法,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强化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为考查课,课程考核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过程性考查和终结性考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总评(100%)=过程性考查(70%)+终结性考查 (30%),其中过程性考查 包括考勤、学习态度、个人作业、团队作业、课堂互动等,终结性考查以报告(论文)、大作业、项目设计等方式进行。(1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2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本课程通过建立以课堂教学为轴、以团队活动为主、个性化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为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培养健全人格、树立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未来职业社会的适应性及人生的幸福感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指导。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理论与知识,掌握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基本技能,提升心理健康的质量管理意识,锻造良好的人格品质和积极心态。 学习内容:课程以“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共设计了十个专题项目,包括健康、自我、人格、学习、人际、情绪、爱情、网络、就业、生命等主题,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落脚点,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课中:综合运用讲授、案例、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开展教学,辅之以平台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并进行过程性评价。课后:借助平台进行拓展、反馈与考核。 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为考查课,课程考核以过程性考查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学生成绩,采用五级计分制。过程性考查占70%,共70分,其中: ①课堂考勤20分:旷课一次扣5分,迟到、早退扣2分;若旷课次数超过总课时三分之一,期末总评以不及格论。 ②课堂表现10分:线上互动5分,线下互动5分。 ③课堂小测40分:每个专题10分。终结性考核30%,共30分。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完成心理剧。 (17-21)形势与政策    第1-5学期 (40学时) (形势与政策1)(形势与政策2)(形势与政策3)(形势与政策4)(形势与政策5) 学习目标:本课程引导广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掌握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新进展新局面,掌握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新贡献。使学生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能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能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内容:根据新学期开学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选择四个专题作为教学内容,以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为教材。内容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活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以及重大改革措施;国际形势及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我国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采用专题化教学模式,依托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置专题学习任务,灵活运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视频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交流互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体。 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为考查课,以过程性考查和终结性考查综合评定成绩,采用五级制;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80%,其中课堂考勤20%、网络学习30%、课堂活动30%;终结性考查占总成绩的20%,以论文、大作业等方式进行。 (22)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第1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职业环境,科学规划生涯发展路径,强化职业胜任力,涵养家国情怀,争做新时代的接班者、奋斗者;激发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培养崇高的家国情怀、职业的敬畏情怀、负责的担当情怀、精益的卓越情怀,重塑精益求精、脚踏实地、专注做事的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素养,胜任社会与企业的发展需求,实现人职最佳匹配、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内容:课程通过“以终为始”目标导向,以“大学生职业生涯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为主线,共有三个篇章,包含13个专题,从生涯觉醒、自我觉察、职业探索到做出职业决策、制定出能成为大学生行动指南的职业生涯规划、持续进行生涯管理。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落脚点,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课中:综合运用讲授、案例、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开展教学,辅之以平台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并进行过程性评价。课后:借助平台进行拓展、反馈与考核。 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为考查课,课程考核以过程性考查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学生成绩,采用五级计分制。过程性考查占70%,共70分,其中:①课堂考勤20分:旷课一次扣2分,迟到、早退扣1分;若旷课次数超过总课时三分之一,期末总评以不及格论。②课外作业30分:完成生涯自我探索报告。③线上学习10分:根据线上阅读、小测、讨论等情况打分。④课堂小测10分:根据随堂小测成绩打分。终结性考查占30%,共30分,小组完成行业调查分析、生涯人物访谈等。 (23)就业指导           第5学期 (12学时) 学习目标:本课程通过建立以课堂教学为轴、团队活动为主、个性化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大学生顺利就业、适应社会及树立创业意识提供必要的指导。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价值观,锻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求职设计、求职技巧和求职面试礼仪,增强自主意识,切实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精神,提高大学生职业竞争力。 学习内容:就业指导课程共包含四个模块:模块一 就业准备;模块二 把握政策;模块三求职设计;模块四 求职技巧。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管理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通过教学活动传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还应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知识等,使用测评工具、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模拟面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和职业价值观。 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为考查课,课程考核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考核评价相结合综合评定学生成占70%,包括考勤、学习态度、个人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互动等,终结性考查占30%,以命题论文、撰写求职简历、现场答辩、模拟面试等方式进行。 (24)军事理论      第2学期(36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强化忧患意识,掌握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技能,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依法履行国防义务,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使学生终身受用。 学习内容:课程共有五大模块,模块一:中国国防;模块二:军事思想;模块三:国家安全;模块四:现代战争;模块五:信息化装备。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1、教学方法: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视听教学法。2、教学建议:坚持课堂教学和教师面授在教学中的主渠道作用;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依托“优慕课”为线上学习平台,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合理科学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任务;要求在信息一体化教室(配备网络、计算机、投影仪等)完成,运用学校优慕课平台;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考核。3、教学组织过程:国防教育和爱国教育有机贯穿,把“课程思政”、船政文化精神、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理念融入其中。 课程考核与评价: 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1)过程性考核成绩构成(70%):学习态度20%(考勤、课堂表现)+作业30%+网络学习30%(包括自主性学习、课前预习、课后讨论等等);(2)期末考核20%。PS:按照学院规定及教研室规定: (1)缺课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2)作业缺交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25)船政文化           第1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对船政文化及其历史与现实价值意义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船政文化和职业教育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国家至上的爱国情怀、励志进取的敬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及精益求精 密益求密的质量精神等船政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文化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锻造学生具备良好的船政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德技并修的时代工匠、能工巧匠。 学习内容:本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分为四个模块:船政的创办;船政的辉煌——铸舰、培军;船政的辉煌——育人;船政的传承。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教学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合理科学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任务,注重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质安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爱国、爱校、爱专业、爱职业的社会责任感,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为考查课,采取过程性考核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总评成绩=线下学习成绩30%+线上学习成绩40%+实践学习成绩30%。2、专业必修课 (1)机械制图   第1学期   (64学时) 学习目标:《机械制图》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识图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及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方法和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工作打下不可缺少的基础。培养学生贯彻执行有关制图的国家标准和严谨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使学生具备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适应社会需求打下一定基础。 学习内容:制图基本知识;投影法基础(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立体的投影(平面体投影、曲面体投影、平面与曲面立体相交、两曲面立体相交);组合体的视图(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读图及尺寸标注);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及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理论教学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讲练结合,结合模型与多媒体直观教学,依托学校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创设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平台,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置学习任务。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归纳总结法,注重“形体分析法”“线框分析法”的过程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实践教学采用“实例引导,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定量的实例项目,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识图与绘图的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1.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认知能力,结合实例分析问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本课程为考试课,课程的成绩采用百分制,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平时成绩通过出勤、课堂提问、线上学习、作业和实验成绩等形式考核。 (2)工程力学      第1学期      (46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静定结构受力分析能力和内力图的绘制能力;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能力;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能力;基本的力学实验操作能力;工程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 学习内容:本课程包含两个模块:静力学模块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材料力学模块包括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扭转、弯曲)的内力、应力和变形,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杆的强度和压杆稳定,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相关实验的技能训练。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采用模块化教学,依托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创设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平台,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置学习任务,可综合运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案例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织与实施,有机融入“课程思政”、船政文化精神、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让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成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课程考核与评价: 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认知能力,结合实例分析问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为考试课,以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成绩,采用百分计分制。 (1)考试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2)平时成绩60%(包括出勤、在线学习、课堂提问、作业测试、实验成绩等形式)。(3)期末考试成绩为笔试40%。 (3)电工与电子技术      第2学期     (56学时) 学习目标:本课程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掌握基本概念、基础内容和实际应用,但不局限在现有的教材内容之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基本知识,基本规律,结合实际应用,使学生能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和电子元件的认识应用等内容,学会操作电工实验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相关实验的技能训练,最终实现基本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创新应用。 学习内容:本课程分为六个模块:电路的基本知识;正弦交流电路的基础知识;三相交流电路的连接方式;变压器的原理与特性和安全用电常识;分析电机控制电路常见的故障排除及维修;常用的半导体元件的名称与作用。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依托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创设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平台,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根据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同时采取讲授法、分组讨论、案例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练一体化,有机融入“课程思政”、船政文化精神、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试课,以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成绩,采用百分计分制。 (1)考试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2)平时成绩60%(包括出勤、在线学习、课堂提问、作业测试、实验成绩等形式)。(3)期末考试成绩为笔试40%。 (4)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第2学期   (48学时) 学习目标: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①确切理解有关标准的基本术语、定义、内容及特点,掌握选用公差配合进行机械设计计算的原则和方法,能正确进行图样标注;②具备独立测量几何体参数的基本技能,具有处理和表达测量结果的能力;③了解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贯彻执行有关公差的国家标准和严谨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学习内容:互换性概念;长度测量基础;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及检测,圆锥公差与测量,螺纹公差及检测。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理论教学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讲练结合,结合模型与多媒体直观教学,依托学校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创设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平台,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置学习任务,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法,讲授公差理论,研究和分析零件精度的概念;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确检测工具和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技巧法,通过实训课的实际操作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考核与评价:1.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认知能力,结合实例分析问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 本课程为考试课,课程的成绩采用百分制,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平时成绩通过出勤、课堂提问、线上学习、作业和实验成绩等形式考核。 (5)工程材料与热处理   第3学期   (56学时) 学习目标: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认识材料的本质,了解金属材料的成分、热处理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为以后在工作中正确选择机械零件的材料、制定热处理工艺及合理安排零件热处理工艺路线打下系统而坚实的基础。 学习内容:材料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加工工艺与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系统介绍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结晶与凝固、相结构与相图、塑性变形与再结晶、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及碳钢、合金钢、铸铁和非铁合金的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线上教学依托优慕课等网络教学平台,线下灵活运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让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成为主体,充分调动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考核与评价:1.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成绩采用百分制,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试成绩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2.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课堂考勤、作业、课堂提问、线上学习等)和课程实验(训)成绩。 (6)机械设计基础     第3学期    (48学时) 学习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熟悉各种通用零部件、常见机构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的选用、设计方法和使用、维护基本知识,具备基本的机械运动分析能力、简单机械设计能力和一-定的机械使用维护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习内容:本课程包含3个模块:模块一:认识机器;模块二:常用机构(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模块三:机械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系、带传动、链传动)。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依托学校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根据本课程性质、特点可综合运用讲演教学法、案例分析、情境创设、现场教学等方法开展教学,有机融入“课程思政”、船政文化精神、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辅之以平台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并进行过程性评价。着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设计方法的掌握,不强调基本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着重理解公式建立的前提、意义和应用,不强调公式的详细推导和记忆。 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考试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2)平时成绩60%(包括出勤、在线学习、课堂提问、作业测试、实验成绩等形式)。(3)期末考试成绩为笔试40%。 (7)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第3学期       (56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手工编程和实践知识;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中所涉及的设备、工装、数控加工工艺编制等环节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包括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的选择、数控机床的类型、特点及其工艺范围;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定位及基准的选择,机械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和经济性,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以及各类机床夹具的选择等。使学生具有能够在理论上进行分析、在实践上解决数控加工工艺问题的能力。学完课程,具备数控车铣加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使学生树立零件加工精度和数控车床操作安全意识,引入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学习内容: 模块1 数控车床认识 模块2 数控车床基本操作 模块3 数控车床编程基础 模块4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的编制 模块5 外轮廓加工 模块6 内轮廓加工模块7 非圆曲线的加工。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教材特点,综合运用讲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进行理论教学;并综合运用“示范演示”、“理实一体”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通过与生产任务相关联,使学生充分掌握典型轴套类零件的精密加工方法。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的成绩采用百分制,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 (8)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   第3学期       (48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和PLC编程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以及维护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相关的指令、编程方法、控制系统构建、硬件接线方法、系统调试运行和优化等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对各个项目的学习、训练和具体操作,掌握典型PLC指令的功能、格式基本用法,了解和掌握PLC系统的结构、地址分配、程序设计以及每个应用项目的安装、调试的全过程。使学生熟悉PLC的基础知识,掌握PLC的指令 系统和编程方法,能够应用PLC完成实际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及调试。使学生具有能够在理论上进行分析、在实践上解决机械制造自动化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树立设备操作安全意识,和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工匠精神。 学习内容:自动控制和PLC编程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以及维护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相关的PLC指令的功能、格式基本用法、PLC系统的结构、地址分配、程序设计以及编程方法、控制系统构建、硬件接线方法、系统调试运行和优化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针对不同内容、不同的难易程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现场教学、课堂讨论法、比较教学法、启发提问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座谈研讨教学法等。 (9)液压与气动技术       第4学期       (48学时) 学习目标: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液压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获得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认识到这门技术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习内容:液压与气压传动、液压流体力学、动力装置、执行装置、控制调节装置、辅助装置、基本回路、典型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教学过程主要通过课程目标的四个方面:液压流体力学基础←→液压与气压元件←→液压与气压基本回路←→液压与气压典型系统来实施。教学方法:模块式教学,多媒体、仿真结合实训。 课程考核与评价: 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和理论成绩相结合的形式。1.平时成绩(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出勤情况)50%:其中考勤10%、作业、实验30% 、上课提问10%;理论考核50% (10)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      第4学期       (56学时)学习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数控铣床加工工艺的编制、加工程序编制和数控铣床的操作技能,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技术人员,让他们熟知数控铣床及加工的基本知识,了解数控的基本原理,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数控编程的方法。使学生具有能够在理论上进行分析、在实践上具有解决典型机械零件数铣加工的能力。学习内容: 项目一 数控铣床基本操作项目二 平面类零件编程与加工项目三 数控铣床加工孔类零件项目四 轮廓综合加工项目五 利用坐标变换功能加工腔、槽类零件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依托优慕课、腾讯课堂等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过程通过与生产任务相关联,以实际零件加工为主线,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仿真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综合能力。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试课,成绩采用百分制,以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成绩;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其中考勤与课堂表现10%、实验30%、测验与作业1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采用理论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 (11)机械制造工艺编制       第5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现代模具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加工工艺,掌握各种制造方法对模具结构的要求,提高对其它机械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品质﹔让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生活心态。 学习内容: 模块1 机械加工工艺及规程 模块2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 模块3 套筒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 模块4 箱体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 模块5 圆柱齿轮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 模块6 叉架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模块7 减速器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编制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把课堂搬到实训室、实训基地,教学做一体化。 讲授法,讲授精度理论,研究和分析零件精度的概念; 演示法,让学生明了检测工具和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技巧法;实训练习法,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 课程考核与评价:1.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认知能力,结合实例分析问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考试课程的成绩采用百分制,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3.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50%(其中课堂表现成绩20%,作业10%,出勤10%,实验实训10%)4.平时考核:缺课达到总课时1/3以上者,取消考核资格,本课程按不及格计。课外作业:缺1/3以上者取消考试资格,本课程按不及格计。3.专业选修课 (1)合金熔炼与质量控制        第3学期       (32学时)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铸铁、铸钢熔炼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技术;熟悉灰口铸铁、球墨铸铁、合成铸铁等熔炼方法;了解铸造碳钢、铸造合金钢的熔炼与生产方法。学习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三相电弧炉主要结构、工作原理与操作;无芯、有芯感应电炉的基本结构、工作特点与操作;中频感应电炉熔炼灰口铸铁的熔炼技术;中频感应电炉熔炼球墨铸铁的熔炼技术;三相电弧炉炼钢技术;灰口铸铁、球墨铸铁、铸钢生产时的炉外处理技术。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要教学组织与实施主要以多媒体教学主,充分结合现场生产视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适时结合材料成型车间的各种熔炼设备进行现场教学。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现场实操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为考查课程,实行过程评价的考查体系,由学习态度(考勤、课堂提问)、作业(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实验实训三部分构成,采用五级制计分。其中学习态度(考勤、课堂提问)20%;作业(课堂练习、课后练习)40%、实验实训、实验(训)40%. (2)零件三维建模与创新设计        第3学期       (48学时) 学习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CAD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对复杂机械零件进行三维造型和创新设计的方法,结合实践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使学生在在动手动脑中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以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 学习内容:模块一 草图绘制;模块二 特征建模;模块三 曲面造型;模块四  装配体设计;模块五 工程图设计;模块六工业产品创新设计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以提高学生三维建模技能为根本任务,依托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实操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成为主体,充分调动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为考查课,课程考核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过程性考查和终结性考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总评(100%)=过程性考查(70%)+终结性考查(30%),其中过程性考查包括:考勤和学习态度占30%;实验占50%;课后作业占20%。终结性考查以大作业、项目设计等方式进行。 (3)连接成型方法与设备        第4学期       (48学时)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各种焊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深入理解各种焊接设备的自动调节原理,掌握各种焊接设备的种类、结构组成与不同材料焊材的选用,熟悉各种焊接工艺及焊接设备的操作技能等内容。学习内容:课程主要介绍材料焊接本质、电弧、热输入、线能量、热效率、熔敷速度、熔滴过渡以及焊缝成形及控制的一些基本概念。学习焊接电弧物理、焊丝熔化及熔滴过渡、母材熔化及焊缝成形控制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着重介绍焊条电弧焊、埋弧焊、钨极氩弧焊、熔化极氩弧焊、二氧化碳焊、压力焊和钎焊的特点及应用范围,以及各种焊接方法的焊缝成形原理、焊接设备的结构组成及选用原则。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管理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根据本课程性质、特点可综合运用讲演教学法、实验、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织与实施。课程考核与评价:(1)该课程为考试课程,考试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2)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和上课提问50%:其中考勤10%(旷课一次扣2%,迟到一次扣1%);作业、实验(训)30%(所有作业和实验的平均分,缺交作业或缺交实验报告按0分计算);上课提问10%(按平均分计算);(3)期末考试成绩为笔试50%。 (4)机械安全与质量管理        第4学期       (32学时)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认识机械安全及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安全基础知识,熟悉常见的机械安全知识,培养安全监察人员、安全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机械设备制造操作技术人员所必备的技术技能,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标准,了解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学习内容:以安全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思维方式、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标准化(1ISO9000标准内容、GB/T标准内容,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国际标准)为主线,在阐述各类机械在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共性问题的基础上,以危险性较大的机械和以起重运输机械为代表的机电类特种设备以及相应的作业过程为主要对象,介绍各类危险机械和机电类特种设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识别机械危险有害因素及作用机理,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及其方法,较全面地体现出机械安全技术的体系和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根据本课程性质、特点可综合运用讲演教学法、现场实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织与实施。课程考核与评价: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1.平时成绩50%(通过考核出勤、课堂提问、作业和实验成绩等形式)2.期末考试成绩50% (5)3D扫描与逆向设计       第4学期       (40学时)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技术发展趋势,对光学扫描仪的工作原理有充分的理解,掌握扫描仪的正确操作方法及点云数据处理方法,能根据零件特征,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快速完整地获得产品的三维全尺寸数据;掌握逆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掌握面向工业产品设计实物的数字化、模型重建的设计方法,初步掌握一种支持逆向设计的应用软件工具,培养逆向设计技术人才。学习内容:逆向工程技术与应用,逆向设计方法流程,光学三维扫描仪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机械加工件、塑料件、冲压件与铸造件的三维扫描与数据处理,Geomagic Design X逆向设计软件的应用,工业产品逆向建模方法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依托优慕课、腾讯课堂等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根据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结合实例采用讲演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织与实施。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为考试课,成绩采用百分制,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成绩组成: ① 过程性考核占70%(其中勤占10%,课堂表现占10%,实验、作业占40%,在线学习占10%);② 期末考核成绩占30%。 (6)增材制造技术      第5学期       (40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前景,着重讲解增材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类型特点及其典型工艺,让学生充分了解3D打印材料及设备的选用、模型构建和数据处理,具备利用不同类型3D打印机对机械产品进行生产制造的能力。 学习内容:模块一 增材制造技术概述;模块二  各类增材制造技术的工艺原理;模块三3D打印的模型构建及数据处理;模块四3D打印成型及其后处理。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3D打印技能为根本任务,依托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置学习任务,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课中:综合运用讲授、案例、情境创设、实验实操等方法开展教学,有机融入“课程思政”、船政文化精神、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辅之以平台互动讨论完成教学任务,并进行过程性评价。课后:借助平台进行拓展、反馈与考核。 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为考查课,课程考核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过程性考查和终结性考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总评(100%)=过程性考查(70%)+终结性考查 (30%),其中过程性考查包括:考勤和学习态度占30%;实验占50%;课后作业占20%。终结性考查以大作业、项目设计等方式进行。 (7)特种加工技术        第5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特种加工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解决零件加工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特种加工的安全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严谨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毕业后能从事数控电火花机床岗位及数控线切割岗位的相应工作。学习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特种加工技术的特点、分类和应用,重点讲述电火花成型加工和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基本原理、设备、工艺特点和工艺规律。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线上教学依托优慕课等网络教学平台,线下灵活运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和直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讲练结合,让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成为主体,充分调动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提高教学效果。综合运用“示范演示”、“理实一体”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通过与生产任务相关联,使学生充分掌握零件的特种加工方法。课程考核与评价:1.课程考核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7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30%。2.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课堂考勤、作业、课堂提问、线上学习等)和课程实验(训)成绩。 (8)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第4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以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熟悉非电检测与测量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了解各种常用传感器的结构,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参数及工作特性;认识传感器在各种控制电路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传感器的一般特性、分析方法;同时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正确的选择与使用各种传感器,从而为使用与设计各种智能化电子产品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创新设计。 学习内容: (1)了解非电检测与测量的意义与重要性; (2)掌握非电检测与测量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3)熟悉传感器的种类、结构与应用; (4)掌握常用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及性能参数; (5)学会根据电子线路使用与设计需要,合理的选用传感器;(6)正确分析各种传感器控制线路的工作过程。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把课堂搬到实训室、实训基地,教学做一体化。讲授法,讲授传感器理论,研究和分析传感器的工作过程;演示法,让学生明了传感器的操作规程和技巧法;实训练习法,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 课程考核与评价:1. 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认知能力,结合实例分析问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 考试课程的成绩采用百分制,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包括课程与实训成绩,成绩占过程性考核成绩的80%;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学习态度成绩占过程性考核成绩的2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 (9)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技术        第5学期       (32学时)学习目标:了解机床的分类、特点、组成、工作原理等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机床的使用的一般方法与流程,具备机床选型、操作以及工作站设计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基本目标,提高其实际应用技能,并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养成意识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学习内容:机器人的分类与应用、机器人运动与动力学基本概念、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机器人轨迹规划、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成及编程语言、典型机床自动线的基本组成及特点等。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针对不同内容、不同的难易程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课堂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启发提问式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课程考核与评价:1.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成绩采用百分制,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试成绩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2.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课堂考勤、作业、课堂提问等)和课程实验(训)成绩。3.缺课达到总课时1/3以上者,取消考核资格,本课程按不及格计。课外作业缺1/3以上者取消考试资格,本课程按不及格计。 (10)精密测量技术   第5学期   (32学时)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对精密测量的基本原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掌握常用的精密测量仪器及误差分析方法,并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光、机、电方面的知识,初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测量技术问题,并为掌握高精度的复杂测量问题提供有利的条件,增强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测量技术问题的能力: ①掌握长度、角度以及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的精密测量原理与方法。 ②具有使用常用仪器设备的基本技能。      ③具有零件的精度检验的能力。学习内容:精密测量技术概论,着重学习三坐标测量机的编程与操作,熟练掌握这种精密光学测量仪器,可用于各种几何元素—点、线、面、圆、圆锥、圆柱、阶梯圆和球,形位公差—直线度、平面度、平等度、垂直度、位置度、倾斜度、跳动度、配合公差等方面的三维测量,也可进行计算机数控测量,测量各种零件的孔距、面距、各种模具、精密件的外形精密测量。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讲授法,讲授精度理论,研究和分析零件精度的概念;演示法,让学生明了检测工具和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技巧法;实训练习法,通过实际操作检测设备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精密测量技术。课程考核与评价: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本课程考核平时成绩占30%,实验实操占30%,期末综合考试占40%。1.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提问。2.实验实操包括实验课考勤、实操表现、实验报告。3.期末考试成绩。 (11)工装夹具设计与应用        第4学期       (32学时)学习目标:①掌握工装夹具设计与应用所必须具备的设计理论和工艺知识。②初步具备根据工件的结构特点及加工要求拟定工件的定位方案、正确选用和设计夹紧装置、设计一般专用夹具的能力。学习内容:工件的定位,工件的夹紧,刀具导向与夹具的对定,夹具体和夹具连接元件车床和铣床夹具等。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线上教学依托优慕课等网络教学平台,线下灵活运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和直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让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成为主体,充分调动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提高教学效果。课程考核与评价:1.课程考核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试成绩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2.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课堂考勤、作业、课堂提问、线上学习等)和课程实验(训)成绩。 (12)机械CAD/CAM技术应用   第5学期   (32学时)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种CAM软件,并结合所学相关专业知识,正确分析工艺,选择合适轨迹生成方法、生成加工程序并操作数控机床完成零件的加工。再配合专业教学体系中相关课程的全面培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完整,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内容:较复杂零件的曲面和实体造型;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利用CAD/CAM软件根据零件的造型生成数控加工程序的方法;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数控编程技能为根本任务,依托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置学习任务,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课中:综合运用讲授、案例、情境创设、实验实操等方法开展教学,有机融入“课程思政”、船政文化精神、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辅之以平台互动讨论完成教学任务,并进行过程性评价。课后:借助平台进行拓展、反馈与考核。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为考查课,课程考核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过程性考查和终结性考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总评(100%)=过程性考查(70%)+终结性考查 (30%),其中过程性考查包括:考勤和学习态度占30%;实验占50%;课后作业占20%。终结性考查以大作业、项目设计等方式进行。 (13)机械产品创新设计      第5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机械产品创新设计思路,并熟练掌握keyshot渲染软件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将三维造型软件和keyshot软件相结合,综合运用工业产品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学会团队协作,完成工业产品的策划、调研、定位、草案、绘图、渲染、样品制作等完整流程。 学习内容:模块1 工业产品设计概论;模块2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形式美学法则;模块3 工业产品设计表达。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分组实验、课堂测验和产品外观设计考查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采取教学做一体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及其实验室共同实施教学,教学方法突出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应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管理作用。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突出综合能力考核,以创新设计与产品渲染效果为评价依据,着重考核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严谨规范的职业素养。成绩采用五级制,其中出勤占20%,实验占40%,课堂表现与产品成果展示成绩占40% 。 (14)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       第5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机器视觉基本算法,使学生能使用图像空间滤波、频域变化、特征点检测、图像匹配与几何映射等机器视觉等基本方法将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  机器视觉导论、图像与视觉系统、图像处理基础与图像基本变换、机器视觉硬件系统、机器视觉软件系统、机器视觉系统继承应用、机器视觉系统二次开发。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针对不同内容、不同的难易程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现场教学、课堂讨论法、比较教学法、启发提问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座谈研讨教学法等。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成绩采用百分制,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 ①过程性考核评价标准建议   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课堂考勤、作业、课堂提问、线上学习等)和课程实验(训)成绩。 ②终结性考核评价标准建议本课程的学期终结性考核一般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试时间原则上定为120分钟。试卷命题应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5)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       第5学期       (48学时) 学习目标:本课程结合我校现在设备现况,主要以培养学生掌握自动化设备,特别是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理论;训练通过仪器仪表排除机床常见故障形式;训练通过数控系统的诊断功能等诊断数控机床常见故障,通过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自动化设备调试、维护与维修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术能力。 学习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自动化设备,特别是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理论;常用维修仪器的基本原理、技术指标;了解通用零件的故障诊断与维修,判断机床常见电气、机械故障;了解机床常见故障诊断、维修方法等内容。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把课堂搬到实训室、实训基地,教学做一体化。 讲授法,讲授精度理论,研究和分析零件精度的概念;演示法,让学生明了检测工具和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技巧法;实训练习法,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 课程考核与评价:1.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认知能力,结合实例分析问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考试课程的成绩采用百分制,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 (16)机械专业英语      第3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读、写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国文献,具备独立撰写专业论文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的基本能力。同时通过语言练习场景的设定,不仅极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其情操,提升其品位,而且可在中外文化的共同熏陶下,区分美丑,明辨是非。因此该课程对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其自觉接受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增强其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责任感具有一定的辅助和推动作用。 学习内容: 模快1 :Fundamentals  of Machine Manufacturing 模块2: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 模块3; Engineering Materials Forming Methods 模块4:Cutting Tool,Fixture and Location 模块5:Machine Tools  模块6:Machining Processes  模块7:CAD/CAM and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s 模块8:Nontraditio nal Manufacturing 模块9:Moder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模块10:Qualities of Machined Surface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本课程性质、特点可综合运用现场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织与实施。 课程考核与评价: (1)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考试成绩包括平时成绩(50%)和期末成绩(50%);(2)平时成绩包括两次课堂测试10%,出勤10%,课堂提问与作业成绩20%,情境实践成绩10%四个部分。课后作业:包括文献资料的查阅、词汇记忆、专业论文的阅读理解等,根据完成的质量,按A、B、C、D四级评定,达不到D级者退回重做;本课程课后作业和习题的基本要求是:阅读理解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学习的效果;翻译练习检查学生对专业词汇的掌握;翻译练习属于课文中出现的重要长句,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 (17)机械产品市场营销        第5学期      (32学时)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以诚信经营、公平竞争,遵守法规,创新思维的理念,正确理解市场营销的观念,掌握市场营销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初步具有设计和策划营销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市场营销类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学习内容:系统学习市场营销的战略、策略、组织、计划与控制的基础知识,了解实用性很强的目标市场选择、营销策略组合、竞争策略和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有较深入的理解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根据本课程性质、特点可综合运用讲演教学法、现场实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织与实施。 课程考核与评价:1.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认知能力,结合实例分析问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考试课程的成绩采用百分制,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4、独立设置(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 (1)社会实践(思想道德与法治)    第2学期  (1周)学习目标:本课程充分发挥思政课实践育人功能,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世情国情与校情结合,旨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思政课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职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和终身持续发展。学习内容:开展每年一次的思政实践月活动,根据中央重要精神、社会热点、校园文化特色、课程性质特色、实践区域特色等设置课程实践活动项目及主题,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培养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志愿服务精神等综合素养。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1、制定并发布思政实践月活动方案;2、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月活动,完成实践项目,提交社会实践手册;3、颁发实践月获奖证书和奖品;4、进行实践成绩评定。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为考查课,课程总评成绩为社会实践手册各项目分数之和,采用五级计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社会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4学期 (1周)学习目标:本课程充分发挥思政课实践育人功能,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课堂与课外、世情国情与校情相结合,旨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思政课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帮助学生提升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关注社会热点,领会历史使命,增强爱国情怀,振奋民族精神,坚定“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内容:开展每年一次的思政实践月活动,根据中央重要精神、社会热点、校园文化特色、课程性质特色、实践区域特色等设置活动主题,以竞赛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完成实践报告,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1、制定并发布思政实践月活动方案。2、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交实践作品。3、按实践活动类别分初赛、复赛两个阶段开展评选活动,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4、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活动报告,评定实践成绩。"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为考查课,总评成绩=实践活动成绩(50%)+实践活动报告成绩(50%)。 (3)劳动教育与实践1     第1学期  (1周)学习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侧重传授劳动理论知识和完成劳动实践任务两轮驱动,体味劳动的乐趣,培养劳动情感,进而使学生对劳动和职业有正确的认知。学习内容:本课程采用专题化教学+项目实践教学,分为六个专题:劳动情怀、劳动知识和能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大学生的生产劳动、大学生的服务性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项目实践教学模式,理论讲授根据课程模块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讲授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让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成为主体,充分调动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提高教学效果。项目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劳动技能观摩、专业社会服务、劳动日、美化校园、文明宿舍创建、勤工助学、劳动教育比赛或竞赛等,采用语言传授(示范、讲解)、实践练习、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形成正确劳动观念。课程考核与评价: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能力水平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技能、态度、素养进行多维度评价,采用五级制。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其中课堂理论30%、课内实践20%、课外实践2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总结报告或成果)。 (2)劳动教育与实践2     第2学期  (1周)学习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侧重通过实践教学,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模拟仿真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等教学环节中,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深化对劳动的认识,为就业做好准备。学习内容:本课程采用专题化教学+项目实践教学,分为三个专题: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大学生的生产劳动、大学生的服务性劳动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通过劳动技能观摩、专业社会服务、劳动日、美化校园、文明宿舍创建、勤工助学、劳动教育比赛或竞赛等,采用语言传授(示范、讲解)、实践练习、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形成正确劳动观念。课程考核与评价: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能力水平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技能、态度、素养进行多维度评价,采用五级制。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考勤、态度、表现等),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总结报告或成果形式)。 (3)劳动教育与实践3     第3学期  (1周)学习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劳动教育与就业职业接轨,通过企业文化、工匠精神进校园、真实项目的毕业设计、岗位实习,实现专业岗位零距离,使学生对劳动获得真实感受,积累劳动经验,提高动手实践、创新创造能力,养成劳动习惯,实现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的高度融合。学习内容:本课程采用专题化教学+项目实践教学,分为三个专题: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大学生的生产劳动、大学生的服务性劳动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劳动教育与毕业设计、实习实训相结合,通过深入实验室、实训室、工地、车间、商场等劳动场所,让学生在观看学习、动手操作、岗位实习过程中完成工作或学习任务后撰写劳动总结、考察报告或反思日记,理解劳动、掌握技能、提升能力、养成习惯。课程考核与评价: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能力水平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技能、态度、素养进行多维度评价,采用五级制。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考勤、态度、表现等),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总结报告或成果形式)。 (4)制图测绘   第1学期    (1周) 学习目标:巩固和综合应用机械制图课程所学的知识,掌握测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有初步的测绘技能及进一步加强绘图读图能力,增强收集、查阅和运用有关资料的能力,加深对机械制图课程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细致的职业素质,具体要求:①掌握零件尺寸测量方法(工具及使用)与数据处理方法;②掌握草图的绘制技法;③掌握机件的表达方法及其应用;④掌握装配图的画图;⑤对图纸有整体认识(绘图区、标题栏、技术要求、幅面及比例的选取);⑥能查阅和使用有关的手册和国家标准。 学习内容:零件尺寸测量方法(工具及使用)与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绘制零件图(徒手绘制零件草图,机件的表达方法及其应用);绘制简单组合部件装配图,通过测绘实训,使学生将所学理论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将学与画结合起来,牢固地掌握制图知识,提高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图示能力、读图能力及手工绘图能力、测绘能力和查阅国家标准、技术文献等方面受到一次综合训练。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根据本课程性质、特点可综合运用现场实境教学法、实物测绘、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织与实施。 课程考核与评价:1、考核注重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2、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考勤和学习态度、团队合作,30%。终结性考核:测绘图纸,70分,3、总评成绩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等级制,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为中中等,60--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5)机械CAD实训      第2学期    (1周)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AutoCAD的基本操作,能认识软件的常用命令,能独立地完成AutoCAD的二维绘图。通过上机实践训练,巩固和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备将具体产品或零件转换为二维图像的能力,对机械产品和零件有分析和解构的能力,也为后续课程打下必备的技能基础。 学习内容:AutoCAD的基本操作(AutoCAD的工作界面的操作,绘图环境的设置);二维图形的绘制功能(点、直线和曲线的绘制,圆、椭圆、圆弧以及矩形、多边形的绘制,对象捕捉,图层、线型、线宽、颜色等特性的操作)、二维图形的编辑操作(选择、复制、偏移、镜像、阵列、移动、旋转、对齐、删除对象,拉伸、缩放、延伸、修剪,打断和分解对象,图形填充与编辑);文本注释与尺寸标注(文本样式的设置、文本编辑、尺寸标注样式管理、尺寸标注的输入与编辑)、图块与属性(图块的定义、插入、分解、编辑)、布局与打印输出(布局设置,打印输出)。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把课堂搬到CAD/CAM实训室,教学做一体化。 讲授法:讲授制图理论,研究和分析零件视图的概念;演示法:让学生明了操作步骤和技巧法;实训练习法: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 课程考核与评价:1.过程性考核(30%)与终结性考核(70%)相结合;2.过程性考核成绩的主要构成:考勤占10%、学习态度占10%、课堂练习占10%。3.终结性考核成绩的主要构成:零件图布局5%、图层、线型、颜色6%、图幅、标题栏(用表格绘制)10%、视图绘制45%、尺寸标注24%、表面粗糙度5%、技术要求5% (6)金工实习       第3学期      (2周)学习目标:通过金工实训,培养机械加工的基础技能,为后续课程打下机械基础,在实习中通过钳工、焊工、车工基本技能的操作训练,达到认识加工的方法,懂得零件加工工艺等知识,在训练时应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以及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学习内容:了解钳工工作在机械制造及维修中的作用;学会划线、锯割、锉削、钻孔、攻螺纹和套螺纹的方法和应用;掌握焊接生产工艺过程、特点和应用;了解手弧焊机的种类、结构、性能及使用;知道氧气—乙炔焊的设备及工具,掌握焊、割生产工艺过程、特点和应用;了解通用车床的型号;掌握常用车刀的组成和结构;学会车外圆、内圆、端面、螺纹及钻孔方法 ;学会切槽、切断车削的方法;了解车工安全技术。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根据本课程性质、特点可综合运用现场实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织与实施。课程考核与评价:考核方式采取平时表现、操作过程与实习成果(加工完成的零件)综合评定。具体比例如下:①平时表现10%;②操作过程评价30%;③实习成果评价60%。 (7)液压与气压实训   第4学期    (1周)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熟悉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在设备和生产线上的应用。通过项目训练,使学生能正确选用和使用液压与气动元件,并熟练地绘制出液压与气动回路图。掌握液压及气动系统的基本操作规程,能对液压与气动系统进行基本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对基本系统进行简单的故障分析与排除,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及学习新的生产科学技术打好基础。 学习内容:液压基本回路分析(节流调速回路 调压回路 卸荷回路 平衡回路 顺序动作回路 闭锁回路 速度切换回路 同步回路 PLC控制回路);气压元件拆装(气缸、阀门、辅助元件等);气压基本回路分析(气缸的各种控制回路;电控气压基本回路)。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采用项目教学、头脑风暴、任务驱动、分组研讨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课程考核与评价: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和理论成绩相结合的形式。平时成绩(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出勤情况)50%:其中考勤10%、作业、实验30% 、上课提问10%,理论考核50% (8)机械加工实训 (焊接)   第4学期    (1周)学习目标:本门实训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焊接过程中的各类操作要求,熟练焊接方法,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需求。同时在素质培养方面,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具有认识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确立自身继续发展目标的能力。学习内容: 焊接生产管理与安全知识、焊接工艺基础知识、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手工钨极氩弧焊。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针对不同内容、不同的难易程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现场教学、课堂讨论法、比较教学法、启发提问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座谈研讨教学法等。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的成绩采用五级制,考核方式采取平时表现、操作过程与实习成果(加工完成的零件)综合评定。具体比例如下:① 平时表现10%;② 操作过程评价40%;③ 实习成果评价50%。 (9)机械制造综合实训   第5学期    (2周)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实训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系统结合,使学生掌握机械产品的建模、数控加工工艺路线制定、软件编程、仿真加工以及机床操作等实践内容,能够独立分析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数控车铣基本技能,获得相应1+X技能证书。学习内容:软件建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或数控加工中心的加工工艺编制要点;数控加工程序有关指令;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或数控加工中心的操作要点。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根据本课程性质、特点可综合运用现场演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织与实施。课程考核与评价:考核方式采取平时表现、操作过程与实习成果(加工完成的零件)综合评定。具体比例如下:① 平时表现10%;② 操作过程评价40%;③ 实习成果评价50%。 (10)阶段岗位实习、毕业岗位实习  第5-6学期    (20周)学习目标:通过校外岗位学习,使学生能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的生产技能得到全面的提高与锻炼,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备快速适应社会的各方面能力。学习内容: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到单位进行生产实习,了解各类模具成型工艺的应用概况和一般过程,了解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员的工作范围、职责和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根据本课程性质、特点可综合运用现场实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织与实施。课程考核与评价: ①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②实验成绩的主要构成,考勤占20%、实验占50%、实验报告30%。 (11)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   第6学期    (2周)学习目标:应用所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结合生产实际,正确选题,采用各种实验方法与技能,通过实验研究和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学习内容:根据毕业岗位实习岗位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在管理、运用、修理、技术更新、工艺、设计、制造等方面选定毕业论文题目。并进行专题设计与专题论述。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根据本课程性质、特点可综合运用现场实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织与实施。课程考核与评价: ①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②实验成绩的主要构成,考勤占20%、实验占50%、实验报告30%。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学时、学分分配表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分、学时分配表课程类别学分学时数课堂教学学分百分比(%)课堂教学学时百分比(%)各教学环节占总学分百分比(%)各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百分比(%)总学时实践(上机、实验 、实训)课堂教学公共必修课42.576230641.0643.4931.9528.18专业必修课3455813832.8531.8525.5620.64专业选修课812807.737.316.024.73公共选修课1930413218.3617.3514.2911.24合计103.51752576100.00100.0077.8264.79(其中理论教学:43.49)实践教学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19.539222.1856.51课内实验、实训576岗位实习10560合计29.51528总计1332704100100.00100.00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百分比(%)32.91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百分比(%)15.98 (二)教学计划进程总体安排1、课程教学计划进程表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进程表类别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考试学期考查学期按学期分配的周学时一 二三123456公共必修课161011004思想道德与法治11.52420412261011005思想道德与法治21.5242222236102100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34832163446102100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3224842560031001体育与建康112241812660031002体育与健康213242822760031003体育与健康313042632860041004体育与健康413242842960011006高等数学(模块A)3.560546131060041001高职英语14643628131160041002高职英语24643628231258001004信息技术应用基础3481632231358001005信息技术应用拓展(模块二)232824221460021003职业语文2341816221561051003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理论23224822166106100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32248221761030001形势与政策10.2880111861030002形势与政策20.2880211961030003形势与政策30.2880312061030004形势与政策40.2880412161030005形势与政策50.2880512261061003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2321814122361051002就业指导11284512460050001军事理论236360222561041002船政文化23224812小     计42.5 7624563061521752专业必修课153071101▲机械制图3.564541014253071201工程力学2.54642413353071102▲电工与电子技术3.556421424453071202●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34844423553071209●工程材料与热处理3.55650634653071204机械设计基础34842633753071205●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3.556243234853071211●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348321633953071103●▲液压与气动技术3483810431053071206●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3.5562432441153071212●机械制造工艺编制23228452小计34558420138771472专业选修课153071306合金熔炼与质量控制23228432253071304零件三维建模与创新设计348103833353071301连接成型方法与设备34840843453071322机械安全与质量管理232284425530713233D扫描与逆向设计2.540103042653071324增材制造技术2.540103052753071314特种加工技术232201252853071316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3226642953071325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技术2322210521053071305精密测量技术2322012521153071311工装夹具设计与应用2322012421253071326*机械CAD/CAM应用232824521353071327机械产品创新设计132824521453071328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232284521553071315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3482028531653071317机械专业英语232284321753071319机械产品市场营销23228452小计:2021级计划选修19学分19304 172 132 5 9 4 公共选修课选修院级公选课至少8学分,其中必须选修各2学分的美育、2学分的思政、2学分的创新创业课程、2学分的经济管理、人文社科、学院专业特色类课程小计8128合计103.51752202826218学期课程门数5391291112学期考试课程门数2455563学期考查课程门数29474592、集中性教学环节计划进程表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集中性教学环节计划进程表类  别素质能力模块序号项目代码项目名称学分总周数考核方式实施学期备注123456集   集 中 性 实 践 教 学 基本素质与能力164002001入学教育0.51考查1第1教学周264002002军事技能22考查2学生处安排361012002社会实践(思想道德与法治)0.5(1)考查第2学期分散安排461021003社会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5(1)考查第4学期分散安排564001002劳动教育与实践10.5(1)考查第一学期分散安排664001003劳动教育与实践20.5(1)考查第二学期分散安排764001004劳动教育与实践30.5(1)考查第三学期分散安排64001005劳动教育与实践40.5(1)考查第四学期分散安排864002003毕业教育0.51考查1校内集中965002001素质教育2(2)考查分散安排,由院团委、二级学院组织1062002001创新创业实践0.5(1)考查校内集中性专业实践环节153072201制图测绘11考查1第一学期期末253072202机械CAD实训11考查1CAD中高级考证353072103▲金工实习22考查2金工车间453072214液压与气动实训11考查1安排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之后553072211机械加工实训(焊接)111结合1+X考证653072205机械制造综合实训22考查2根据考证及教学情况安排实训内容753072216阶段岗位实习24考查4853072217毕业岗位实习816考查16953072208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22考查210选修由院团委、二级学院组织的素质教育项目二项,每项0.5学分(不计入计划教学课时)1考查小计29.5344122619毕业总计最低学分133八、实施保障(一)教学组织与实施总体说明 根据国家教学文件精神及工作岗位的需要,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现场教学技能培训为主,增加技能操作时间。重点突出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大赛相结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按照人才培养规律,穿插职业技能大赛训练和职业资格认证考核。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实践教学项目、现场教学的操作部分均要采取即时考核,单列成绩、允许补考的办法,并要记录学生成绩单。实行学分制(按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教务处的有关文件执行)。 (二)师资队伍 (1)专任教师队伍配置要求 为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与有效运行,实现培养目标所必需的专业教师配备标准:按一个年级4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50名学生,三个年级600名学生数的基本办学规模,专业教师需配备8-12名。 师资结构:专任教师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具备“双师”素质教师不低于60%。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不低于10%。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教学课程学时比例应不低于专业课程总课时的30%。 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实施本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师的数量和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见下表: 专任教师 拟任课程或者指导实践环节 基本条件 数量 具备机械手工绘图的基本能力,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能够绘制较为复杂的机械装配图; 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知识,熟练操作常见的工具、量具和检具; 知道三坐标测量仪的基本原理,熟练操作三坐标测量仪,并且会分析实验数据; 机械类专业研究生或以上学历。2 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制图测绘 掌握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能够为机械零件或者设备的设计提供力学方面的计算依据; 掌握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具有机械设计的创新意识,能够指导学生参与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机械类专业研究生或以上学历。1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 具备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会应用宏程序编写特殊形状零件的程序,会排除数控车床的简单故障,会进行软件自动编程; 具备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会排除数控铣床的简单故障,会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方案,能够进行软件自动编程; 熟悉特种机床的工作原理,会进行自动编程,能够熟练操作设备; 知道零件选材的基本知识,具备材料热处理的能力,会制定零件的加工工序和生产计划单; 能够指导数控类的技能竞赛项目; 机械类专业研究生或以上学历。2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机械制造工艺编制、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机械制造综合实训 具备看图和读图的能力; 熟练操作二维绘图软件,如AutoCAD等; 熟练操作三维绘图软件,如Solidworks、UG等; 熟练操作数控加工软件,如CAXA制造工程师、MasterCAM等; 机械类专业研究生或以上学历。2 零件三维建模与创新设计、3D扫描与逆向设计、机械CAD实训、机械制造综合实训 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熟悉材料热处理工艺; 熟悉制造成型数值模拟软件,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 具备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材料类专业研究生或以上学历。2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合金熔炼与质量控制、连接成型方法与设备 (2)兼职教师队伍配置要求 专业兼职教师构成汇总表 序号 学历要求 专业背景 职称要求 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要求 合作企业(行业部门) 拟任课程(教学环节) 人数1 本科及以上 机械制造 中级及以上 中级数控车工、中级数控铣工 福建兴航机械铸造有限公司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22 本科及以上 机械制造 中级及以上 逆向设计工程师 福州万象三维有限公司 工业产品逆向设计、零件三维建模与创新设计23 本科及以上 机械制造 中级及以上3D打印工程师 三维泰柯(厦门)有限公司、福建国锐中科光电有限公司3D打印技术、工业产品逆向设计3(三)教学设施 为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与有效运行,实现培养目标所必需的实验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按最低要求)如下: 序号 名称 基本配置要求 面向课程 职业技能认证1CAD/CAM实训室 网络环境,1套投影设备、55台微机与CAD/CAM软件。 为《零件三维建模与创新设计》、《增材制造技术》、《3D扫描与逆向设计》、《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及《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等课程教学提供条件。 为《机械制造综合实训》、《机械CAD实训》等实训提供条件。CAD绘图员 三维CAD助理应用工程师 三维CAD应用工程师2 数控加工实训室10台数控车床、6台数控铣床/加工中心、4台数控快走丝线切割机、4台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及若干辅具。注射机1台、液压机1台、冲床1台及外围设备,并具备企业生产管理环境。1、为《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及《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等课程教学提供条件。2、为《机械制造综合实训》等实训提供条件。 数控车操作工 数控铣操作工 加工中心操作工3 增材制造技术实训室10台光固化3D打印机、24台三维扫描仪和28台桌面级3D打印机 为《《增材制造技术》、《3D扫描与逆向设计》等课程教学提供条件。 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 目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实验室及设施设备主要有: (1)CAD/CAM实验室:内有电脑52台。 (2)金工实习车间:内有电焊机10台、气割机2台、乙炔、氧气瓶10套,可用来做电焊、气焊、气割等实训;普通车床20台,可进行车工实训。 (3)普通车床实训室。拥有普车20台,砂轮机10台,铣床2台,磨床2台,钻床1台。配套常用工量刃具35套。 (4)数控机床实训室:数控车床8台、数控铣床2台、加工中心1台、线切割机床1台、电火花成型机1台、四轴加工中心1台、带维修控制台的数控铣床1台。 (5)模具拆装实训室:拥有冲压机1台、压铸机1台、微型注塑机1台、各种注塑和冲压、弯曲等模具共12套(不可拆装)。 (6)模具材料(金属)分析实验室:内有金相实验设备10套,可以进行金相实验;预磨机、抛光机各2台。拥有万能试验机1台,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各2台,可进行材料力学实验和材料硬度实验。 为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实施与有效运行,还需配备实验实训设备如下: (1)特种加工实训室。电火花成型机2台,慢走丝线切割机2台,高速穿孔机1台,模具雕刻机3台。 (2)技术测量实验室:平板10台、框式水平仪5台、偏摆水平仪5台、V型块5台、百分尺5套、千分尺5套,各种测量工具15套,可完成尺寸、形位公差技术测量。 (3)CAD/CAM实训室配备设计与数控编程类软件,UG NX、Pro/E、CAXA、Solidworks、Moldflow等。 另外,依托行业,与技术和管理水平先进的模具企业紧密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形成对校内实训基地的有效补充。为学生生产性实训和岗位实习、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提供场所,为专业课程建设提供软资源支持和保障。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不少于8家。 (四)课程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是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而工学结合课程标准的制订作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落到实处的保障。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高职课程体系下,课程标准制订的思路与内容,对于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是:首先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阐述,明确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其次应结合职业教育课程观、教学观、能力观,以项目化教学来组织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排序中,选择典型任务为载体,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互相联系的学习情境;第三应通过对各学习情境中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授课方式、师生要求等各项内容的描述,来规范课程所要求的内容;第四应通过对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合,以一个完整的项目为载体,完成课程的实施;最后,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考察和评价,来完成对课程的评价与考核。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针对本专业的课程分别制订了相应课程标准。根据实施情况,每年作出相应的修订和完善。 (五)教学资源 (1)建设网络教学信息平台。将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课件、实训工单、专业查询资料上网,在网络教学信息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 加大信息资源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库平台资源,建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限选课和集中性实践课程网络资源库,同时确保精品课程资源和网络资源库资源通过网络开放。同时,进行慕课、微课的学习与开发,建立新型多媒体资源。 (2)积极推进符合地区特点的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编写符合工学结合的实训教材和指导书,为使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的开展,编制专业课程引导文,实训工单等教学资料。 (3)在实验实训室建设过程中突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利用实物、模型、声像多媒体资源开展教学。 (4)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教学服务。通过组织参观,校企合作,将企业引入学校,将课堂搬进企业,拓展学习平台。 (六)教学方法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听取企业界专家对课程改革的意见,同时经过在教学团队的共同研讨和实践,制定了全部专业课程的教学标准。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做法如下:1、以工作过程为主进行课程组织与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整合,构建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体系。加强学习情境的开发和设计,通过设置学习情境来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2、以行动导向为主,开展多种的教学模式,突出能力培养 以“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开展教学,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以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在学校过程中强调合作。同时开展“工学交替”、“理实一体”、“双证制”等多种教学模式,通过行动导向等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学生具有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行动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3、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形式多样的课程教学方法,大量采用可视化、头脑风暴、角色扮演、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引导文等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终生学习的良好素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学习评价 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方法提出要求和建议。 (八)质量管理1、制度建设 (1)建立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 选派专任教师分别到校企合作企业锻炼,另外选拔了多名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职院校进修或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专业技术和教学理念,跟踪专业技术发展动态,开展技术交流,专业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专任教师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及科研水平、研发能力。 (2)校企业共建质量监控与质量保障体系 在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总体框架下,根据专业建设的特点,重点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与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的相关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完善“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教学督导”、“企业评价”等制度。制定了课程开发规范与课程考核实施办法,开展课程教学设计和案例教学研讨和研究,确保项目化课程的实施效果与教学质量。制定了与健全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岗位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实习、实训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机制建设 (1)专业群产学合作委员会 机械制造专业群产学合作委员会行业企业委员构成汇总表 序号 姓    性别 合作企业(行业部门) 职 务 职 称 校企合作的主要 内容与形式1 黄锦江 男 福州钜全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2 程利军 男 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经理 高级工程师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3 曾珍 女 福建东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4 林龙生 男 福建龙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董事长 高级工程师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5 郑建斌 男 福建兴航机械铸造有限公司 总经理 高级技师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6 俞海金 男 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长/省技能大师 高级技师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专业指导委员会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委员构成汇总表 序号 姓    性别 专业 职  称 职  务 单  位1 陈贵清 男 机械 教授 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2 陈忠士 男 铸造 教授 兴航研究院院长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3 郑建斌 男 铸造 教授级高工 总工程师 福建兴航重工有限公司4 郑石竹 男 机械 高级工程师 总工程师 福建省长泰县海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5 程超增 男 机械 工程师 副总经理 福建龙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3、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在院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此基础上,构建系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本体系是由教学监控、教学效果分析、教学工作考核、教学激励等四个子系统构成。 教学监控:由教学预监控、过程监控、教学后监控三部分组成。做到事先监控教学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由系教学质量监控小组依据教学质量标准对质量要素、质量监控点进行的分析、评价和控制,定期、不定期地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教学效果分析:是根据质量标准对质量要素达标情况进行的主动分析、评价,对质量监控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整理和调控。对暴露的突出问题做不定期的及时评价。特别是对学生在岗位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与企业人员共同分析,查找原因,为后续岗位实习制订更好的指导方案。因此,教学效果分析一方面,灵活地反映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另一方面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可以不断接受和分析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为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教学工作考核:是对各项教学环节进行总结分析的过程,通过分析,找出影响各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因素,总结成功经验,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激励:是通过奖励和惩处方式,激励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之中,为保障教学质量向企业和社会输送高质量高技能人才,更加努力的工作。 教学信息汇总:是将上述各环节显示的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和汇总,经过分析归纳后一方面反馈给教师或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整改;另一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正和调整,减小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与实际执行的偏差,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学院总体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制度的框架下,结合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点,建立了与职业能力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适应教学管理制度与机制,建立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质量的自我检查、评价和改进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岗位实习及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完善。 除学校全套制度外,重点建设了《教研室教学检查制度》、《教研室教案检查制度》、《教研室教学手册检查制度》等,将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工作落到实处,强化过程管理。建立“迅速反馈、及时改进”的教学质量反馈与反应系统,一方面对学生评教、调查座谈、问卷、检查、听课、网络等渠道获得的教学信息及时反馈,另一方面快速反应,实行自我调控的质量诊断与预警,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时给出诊断,提出建议,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九、毕业要求 机械设计与自动化专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基本学制3年,最长修业年限5年),必须修满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最低学分133学分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且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达到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才能毕业。(一)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为 培养目标1: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完善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社会责任和安全、法治意识,具有团队精神和一定的沟通交流表达能力;  培养目标2: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机械加工、检测、维护等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 培养目标3: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科学原理识别、表达、分析和解决实际机械零件设计、加工、检测等问题,并能够在设计开发、产品制造等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培养目标4:能够积极发展自主和终身学习专业和跨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能够通过学习不断丰富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能识读各类机械零件图、装配图,机械结构图,液压、气动、电气系统图; 毕业要求2:能够绘制机床工作站基本电气原理图; 毕业要求3:会使用电工、电子常用工具和仪表; 毕业要求4:能对PLC控制系统进行基本维护; 毕业要求5: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CNC应用能力。 毕业要求6:能组装、拆装、安装、调试常用机床及其辅具,维护和保养机床;  毕业要求7:能使用机床仿真软件对机床工作站系统进行仿真; 毕业要求8:能够编写基本程序,对机床进行现场编程; 毕业要求9:能够熟练使用一种三维数字化设计软件进行零件、机构的造型和设计; 毕业要求10:能够具有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 毕业要求11:能对机械零部件加工质量进行检测、判断和统计分析; 毕业要求12:能基本看懂机械结构相关外文操作手册; 毕业要求13:能够撰写一般机械产品技术文档,进行产品应用和销售; 毕业要求14:能运用逆向设计和3D打印技术对进行现代设计和加工。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相关度矩阵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一) 培养目标(二) 培养目标(三) 培养目标(四) 毕业要求1 √ √ √ √ 毕业要求2 √ √ √ 毕业要求3 √ √ √ 毕业要求4 √ √ √ √ 毕业要求5 √ √ 毕业要求6 √ √ √ 毕业要求7 √ √ 毕业要求8 √ √ √ √ 毕业要求9 √ √ √ √ 毕业要求10 √ √ 毕业要求11 √ √ √ √ 毕业要求12 √ √ √ 毕业要求13 √ √ √ 毕业要求14 √ √ √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相关度矩阵 主干课程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毕业要求11 毕业要求12 毕业要求13 毕业要求14 机械制图 √ √ √ √ √ 工程力学 √ √ √ √ √ 电工与电子技术 √ √ √ √ √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 √ √ √ √ √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 √ √ √ √ √ 机械设计基础 √ √ √ √ √ √ √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 √ √ √ √ √ √ 电气与PLC控制技术 √ √ √ √ √ √ 液压与气动技术 √ √ √ √ √ √ √ √ √ √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 √ √ √ √ √ √ √ √ √ 机械制造工艺编制 √ √ √ √ 合金熔炼与质量控制 √ √ √ √ 零件三维建模与创新设计 √ √ √ √ 连接成型方法与设备 √ √ √ 机械安全与质量管理 √ √ √ √ √ √3D扫描与逆向设计 √ √ √ √ √ 增材制造技术 √ √ √ √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 √ √十、附录 一般包括变更审批表等。 十一、附表1记录编号:JY0201/JL02调整专业培养计划申请表申请项目原计划已执行了几个学期年级专业调整内容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原因:二级学院意见:签字:     年  月  日教务处意见:签字:     年  月  日分管副院长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调整与审批注意事项:培养计划采取分级负责、分级审批制度。除“两课”及全校性公共基础课程外,本二级学院个别专业课程学时、课程考核类型及课程名称调整由二级学院院长审批;凡涉及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组或专业方向课程模板等较大程度的调整,由二级学院召开专题研教会议研究讨论、二级学院院长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审核,属培养计划各教学环节进程的调整,由教务处审批;属培养计划教学环节的增减调整,报分管教学副院长审批后执行;任何专业培养计划的调整(包括学期、学时的调整)经审批同意后,须及时抄送一份给教务处教学管理员;本表一式二份,由开课部门或上课对象所在部门填写,经审批后比实际执行时间提前2个月交教务处,“申请项目”栏应根据申请年级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程模板(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填写。 十二、附表2记录编号:JY0201/JL03教学计划变更申请表二级学院学年及学期专业年级调整内容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原因:教研室审核意见:二级学院审批意见:教务处审批意见:注:1、专业选修课的调整由二级学院审批即可,必修课的调整由二级学院同意后报教务处审批。2、本表一式二份,二级学院和教务处各一份。

Powered by MIN中文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